近日博牛配资,瑞幸咖啡陷入了大数据杀熟的舆论风波,引发了消费者和行业的广泛关注。
大数据杀熟,法律上都有哪些规定?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近日,在江苏南京河西CBD上班的白领朱先生向记者吐槽,早上和同事一起购买的同款瑞幸咖啡竟然差了6元,并且两位咖啡搭子从来价格就不同,最可气的是自己还购买了瑞幸的“咖啡自由卡”,但自己每次都比同事贵个两三元,更离谱的是,经过比价,同款咖啡差价竟然高达六元。
开始还想是不是由于优惠券造成不同,紧接着朱先生请求同事配合自己再买一杯,心想这次应该一样了吧?不料还是差4元。
朱先生紧接着找了几个同事,打开手机端的瑞幸小程序,发现每个人的价格都不同。以“大西瓜生椰冷萃”为例,最便宜的10.9元,最贵的16.8元。
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向瑞幸咖啡的店员求证,店员回答:“系统推给每个人的优惠券都不一样,我们也没办法”。
随后,记者就这一情况电话问询瑞幸客服,得到的回复也是系统会不定时发放优惠券,当问及为何朱先生没有收到同样优惠券的时候,瑞幸答复发放人群不同,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至于购买“咖啡自由卡”后单杯咖啡竟然比不用自由卡反而贵了1-2元的情况,瑞幸客服解释说是他们的优惠券优惠力度更大。
展开剩余82%记者随机又采访了一位刚从瑞幸买完咖啡的王女士,王女士介绍:“我很早之前就发现自己点的咖啡价格比别人贵,所以开了两个号,小号能喝到9.9元的生椰拿铁,而大号却要13.9元。”
记者在小红书搜索“瑞幸杀熟”的关键词,能看到大量网友们的“吐槽”。数百篇笔记,主题基本一样:大都是瑞幸先低后高,买的多了后单价反而变高。
多数人不是纠结咖啡价格高低,而是瑞幸的做法让长期客户有被当韭菜的感觉博牛配资,这是他们不能理解的。
对此,不少网友“见怪不怪”,不仅咖啡品牌有此情况,打车平台、旅行平台皆有类似情况,甚至有网友申请小号以获得最优惠的价格。
遇“杀熟”,如何维权?
广东省消委会法律顾问朱永平表示,假如是针对新老用户,在未变更商品原始标价的情况下给新用户发放优惠券,使新用户在最终支付更低价格的情况下消费在法律上可行,不属于大数据“杀熟”。“假如是非针对新用户,而是根据不同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次数实行价格差异、规则差异,我认为这是属于‘杀熟’情形。”朱永平如此表示。
广东的林昭润律师表示,如经营者价格调整是基于差异性标准或算法,消费者不重新下单不可能获知有更低的价格,其认为所享受的价格理应与其他任何消费者均一致,价格知情权是存在缺陷的;同时,相同的交易环境及交易条件下,不特定的消费者被经营者差异化定价,也可能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朱永平律师表示,“杀熟”行为本质上是经营者滥用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消费者遭遇大数据“杀熟”时,可以与平台进行协商解决,收集对方进行数据杀熟的证据,如截图、电话录音等;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保护协会举报或反映。
大数据“杀熟”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第八条第一款: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2、第九条第一款: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博牛配资。
3、第十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4、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六条: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违反《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第一千零三十七条:若发现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处理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请求信息处理者及时删除。
还违反这些法规
违反价格法、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
>>马上就评
谁来守护消费者权益?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画像,将消费频次高、忠诚度高的老用户视为“高支付意愿群体”,认为他们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从而减少对其优惠力度,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此外,消费者数据安全监管存在漏洞,使得企业能够轻易获取并滥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为大数据杀熟提供了操作空间。
面对大数据杀熟,消费者并非完全束手无策。部分消费者已开始采取反制措施,如注册多个账号、定期清除APP缓存、切换设备下单等,以此“伪装”成新用户获取更多优惠。还有消费者加入各类“羊毛群”,通过共享跨平台优惠信息,在商家的价格博弈中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这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法律层面看,若企业基于消费频次、习惯等数据实施差异化定价,而非针对新用户优惠,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与价格知情权。消费者在遭遇大数据杀熟时,应保留好订单截图、价格对比记录,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协举报维权。
去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已启动算法治理专项行动,明确将利用大数据实施价格歧视列为禁止行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数据使用和定价策略的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企业自身也需强化自律意识,认识到大数据杀熟虽能带来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看,损害的是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无异于饮鸩止渴。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和自律准则,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瑞幸咖啡大数据杀熟事件博牛配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经营失当,更是整个数字经济领域面临的挑战。它敲响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企业数据行为的警钟。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消费者权益,是企业、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执行、推动企业自律,才能让数字经济在健康轨道上持续发展,让消费者在享受数字便利的同时,不再遭受价格歧视的困扰。 据上观新闻等
发布于:陕西省长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